 |
心花(水印木刻) |

|
踩波曲(水印木刻) |

|
潮的失落(水印木刻) |
 |
云岭清音(中国画) |
 |
清光(中国画) |
 |
天音(水印木刻) |
 |
晓梦(中国画) |
 |
南粤春晓(中国画) |
 |
沧海无浅波(中国画) |
许钦松,1952年生,广东澄海县人。197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1992年起被评聘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画外音】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以版画家的基础再介入国画呈现出一种新面貌,为山水画的优秀传统注入新元素。因此,他的山水画作品很有张力、冲击力。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就创作而言,他给我的印象是非常勤奋。今年我在人民大会堂看到他的新作品《南粤春晓》,确实是件精品。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他以综合的眼光看待笔墨传统,以整体意境的生发为原则,以“气盛”为作品生命力的支撑点。面对自然景象,用心灵和情感去统摄与收取,并通过笔下的山水符号,着重表现出大自然本真生命的那种独立精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他从不满足已有成绩,对待每一件新作,他总是抱着探索的态度,在求新、求异、求变的同时,保持着他艺术风格固有的质朴与清新。
广东美术馆馆长、美术评论家罗一平:他的笔墨充沛着“气”、“力”之美,具象中透出空灵,雄奇中蕴涵细腻,意境中勃发生机。
【艺术年表】
1984年,作品《巧女催春》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作品《踩波曲》入选日本横滨“第六回日中交流美术展”并获优秀奖。
1989年,《潮的失落》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
1990年,《浪迹》获“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铜奖。
1991年,《心花》获“庆祝建党70周年全省美展”银奖、“91中国西湖美术节银奖”。
1992年,被评为一级美术师。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作品《心花》在日本获“日本国·中国版画奖励会”金奖。
2007年,任广东画院院长。
2008年,完成为人民大会堂专门创作的高2.48米、宽4.98米的大型山水画《南粤春晓》。当选为新一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收藏机构】
作品由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江苏美术馆、广州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美国驻华大使馆、澳大利亚佩斯艺术博物馆、日本国际版画艺术博物馆、泰国钦赐淡浮院等机构所收藏。
【创作感言】
近年来,我把研究的课题重点放在“水墨山水”的创作上。在创作中,主要想解决以下几个难题。第一是技巧问题,如何在“厚重”与“灵动”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作品既要浑厚又要空灵,要使之达至和谐统一。第二,如何使“第一自然”向“第二自然”转换。就是说,要让“眼中的场景”转换为“心中的景象”。第三,也是感觉最难的地方,中国画自古至今固有的符号程式比较多,艺术语言既要有创新又要有传承,两者如何完美结合,值得深究。走进这“水墨山水”,相信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语言、个人风格,创造出有新意的山水画作品。
继承传统的笔墨程式,应注入现代精神和现代审美的元素,方能生发出新的鲜活的生命力。整天在享用着现代文明,却要把自个装扮成古代的高人隐士,缺乏切身的体验和内在的精神依托,又以一种唯传统是尊的面目出现,这实际上是一种伪传统。
传统语言的运用,需要放在时代的文化背景之下加以再度创造,也需要由此更趋审美的现代性。而生活的阅历以及写生中观察和理解自然所获得的感受,更可以使作品在营造某种气息中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在追求某种意境中有着更为热切的感情抒发,这几方面要找到一种结合点,并付出不懈的努力才会有成效。
编辑:周子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