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水资源匮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源,如加快南水北调进程等。在昨天的小组会上,市政协委员们则从节流方面提出建议,从细节上为北京节水,从存量中找增量。
采用虚拟水战略节水
“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70立方米,而现在只有100立方米,水资源严重缺乏。”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彤委员介绍说,像这样的情况,需要采用虚拟水战略来应对。
张彤进一步解释说,所谓虚拟水战略,是指缺水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对于高耗水产品,如果在本地生产,就要消耗本地的水资源,而通过直接从其他地方购买产品的方式,就可减少本地水资源的消耗。
此外,在公共设施中建节水设施,如在公共浴室安装插卡计费系统。对耗水企业,如洗浴中心、滑雪场等大力度严格监管,减少浪费。引导水景观、洗车等使用再生水。“其实部分农业项目也可使用再生水,水质甚至无需达到中水级别。目前,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就可用于农业灌溉。”张彤说。
立法杜绝清水洗车
北京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按洗一辆车用水0.16吨计算,如果500万辆汽车每周清洗一次,北京每年的洗车用水量将超过4000万吨,相当于抽干了20个昆明湖。北京爱义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邢爱义委员建议,政府应加强监管,尽快立法,杜绝清水洗车,同时建立价格补贴机制,出台节水举报奖励办法,鼓励中水洗车,节约水资源。
邢爱义解释说,市政府也想了不少办法,屡出重拳,希望通过价格手段控制洗车业的用水量,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真正使用中水洗车的企业寥寥无几。邢爱义认为,目前北京推行中水洗车的难点在于:市政府明文规定提倡中水洗车,并给予价格倾斜,每吨仅一元钱。但是,由于中水管线覆盖不足,原本成本仅一元钱的中水加上运费,成本涨至15—20元每吨,降低了洗车利润。多数企业因此放弃中水洗车,私接居民用水管。而中水是国际公认的城市第二水源,在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中水均被大量使用并实现了立法管理,如果北京能够将禁止清水洗车立法,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城市用水行业,就能大大节水。
家庭安装不同管径水管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有时候一打开水龙头,水流太大,溅了一身水,因此接到洗手池的水管可以再细一点。”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杰委员认为节约用水还有很大的空间,建议制定标准,生产不同管径的自来水龙头、水管。新建建筑执行新标准,老旧建筑逐步更换。他解释说,别小看水管的粗细,水管直径缩小一点儿,用水量将几何倍数地减少。 北京日报2012-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