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水务局了解到,随着本市清水工程建设,全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已日趋完善,河道截污治污解决了河道污水直排问题,这些都利用再生水补充生态用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预测,按照本市目前再生水相关设施建设进度,至2015年本市入河再生水量约为4亿立方米/年,其中可用于河流生态补水的达1亿立方米/年左右,这将对补给河道水量,改善河流水生态面貌发挥重要作用。依托清水工程建设成果,“十二五”时期本市将形成完善的河道再生水补给体系,配合引滦生态补水和河道水体循环,本市河道水环境面貌将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王中良教授建议,对雨水进行专门的收集、储存和净化,也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因为相对于流经地面的河道水资源,雨水会相对洁净,便于净化处理。目前的通常做法是将雨水汇入城市排水系统,这样做不仅污染浪费雨水资源,在雨势较大的情况下,排水不及时,还容易造成内涝,形成灾害。所以,解决好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无疑是一举两得的防涝抗旱之法。针对天津地下水过度开采的现状,他建议有关部门要采取最严格的手段进行管理,此外在铺设城市道路时使用透水材料,可以加强地面对水的渗透。他还强调,目前天津要算经济总账,一些不适宜农耕和建设的地势低洼地区,与其投巨资进行商业或农业开发,加剧环境恶化,不如留作生态用地,通过生态干预,一方面挖河道湖泊、引入河水、海水,种植芦苇等植被,创造湿地环境,另一方面所挖出的泥沙又可进行堆积,抬高地势,留作建设之用,中新生态城对于盐碱滩的利用就是一个很好例证。
作者:胡春萌 天津日报2012-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