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里,日本对外转移了60%以上的高污染产业,美国转移出去的高污染产业占40%左右。发达国家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向世界转嫁危机,而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有类似的可能。
本世纪最初10年是160年来最热的10年,全球温室气体含量今年5月达到数百万年来的最高点。尽管人均能耗远高于我们的欧美国家没有资格对我们说三道四,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跃居世界首位的中国,内心深处的环境压力始终挥之不去。发展的权利不容剥夺,但发展的目的,不是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烫。
“美丽中国”的呼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天比一天高涨起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刚刚闭幕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掷地有声的坚定话语,传递了中华民族向污染宣战的坚强决心。
(三)在互联网上搜索“美丽中国”一词,有两个结果非常醒目。一个引向纪录片《美丽中国》,它刻画了承载几千年中华文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一个引向党的十八大报告,它展现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生态文明源于对发展的反思,也是对发展的提升、对工业文明的超越。正是从文明进步的新高度重新审视中国的发展,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布局。十八大报告中“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目标,以鲜明的形象、丰富的内涵,诉说着13亿中国人的向往,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铿锵有力的宣示,表达了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鲜明态度。
不采取有力措施,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持续,民族复兴失去根基,美丽中国更无从谈起。
今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形成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的新机制,画出了“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不超过40亿吨标准煤”的红线;
2月,环保部宣布将在重点控制区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力争7 年内实现PM2.5排放总量显著下降;
3月,全国人大会议公布的预算案中,中国环境保护预算比去年增加18.8%。这一增幅大大超过了财政支出的整体增幅;
在江苏,省环保厅首次启动“约谈”机制,就太湖流域水质约谈苏南四地政府相关负责人,如半年内未完成整改,将直接由省纪委和省监察厅处理地方政府责任人;在湖北武汉,湖泊保护今年全面实现“包产到户”,166个湖泊都有了“一官一民”两位“湖长”,一旦湖泊出现问题,立即追责;在广西河池,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中,3名官员因环境监管失职罪被判刑,10名企业责任人因污染环境犯罪被刑处……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