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癌症村类型及形成原因
目前认为,肿瘤的发生是一种“宿主与环境之间复杂的、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134]。重要的宿主因素包括遗传构成和健康状况,而主要的环境因素包括食物、环境污染物、职业和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和吸烟等)。
外国专家称,在发达国家,30%的癌症是由于饮食或营养,16%烟草,8%感染,5%职业暴露,2%环境污染,39%其他原因[135]。这里,我们根据癌症村形成原因的不同,把我国癌症村的类型概括为以下三类:
3.1环境污染型癌症村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癌症大会上,许多专家学者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成果,比较一致地强调了环境与癌的关系,并提出了“80%~90%以上的癌症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观点[136]。因此,有人称癌症是“文明时代的文明病”[137]。癌症村的现象同样说明了一个问题,导致的肿瘤和当地的污染有直接关联。
环境污染主要指环境被含有致癌物质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所致。“污染目前已知污染大气的致癌物质有:某些芳香烃化合物和脂肪烃基化合物及其他氧化物和砷、镍、铍、铬、石棉等;某些农用杀虫剂、除草剂以及一些放射性物质等约30多种。污染水源的致癌物质有:各种工业和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废水中的致癌物质,如铬、镉、镍、砷、酚、焦油、石油及其产品;有机氯农药,亚硝胺类化合物及放射性物质等。污染土壤的致癌物质有:无机物镉、砷、某些农药、化肥以及核爆炸后散落物等。这些污染环境的致癌因素中,大气中的致癌物质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其与人类支气管肺癌的关系比较明确;水、土污染致癌物质一般通过土壤→农作物→人体,或土壤→地表,地下水→人体等环节对人产生影响,其中以污染食物的致癌物质最为重要。”[138]
癌症村的环境污染往往是水、土壤、空气的同时污染,但以水污染最为主要。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的饮水主要来自井水、泉水、地面水[139]。我国首次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结果显示,44.36%的农村饮用水未达到基本卫生安全[140]。这就是淮河两岸有那么多癌症村的重要原因之一。越是靠近河,癌症发病率越是高,而且大多是胃癌、食道癌等消化系统癌症。不仅如此,从淮河流域的“上游、中游到下游,消化系统肿瘤的死亡率呈现出梯度上升趋势,下游一些地区又比上中游地区高出很大一截”[141]。显然,在淮河流域的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加剧了癌症发病的增长势头。
癌症村的病种,以肝癌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食道癌、肺癌、胃癌,体现出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污染对癌症的影响,这也跟我国当前的癌症发病率情况基本[142]。
3.1.1工业污染形成的癌症村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城市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大量工业厂场往农村转移,导致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正向农村蔓延,严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除去部分形成原因不明的癌症村,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