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之浊
生活污水直排河道
“生活污水直排的情况很明显,卫生纸都从排水口冲出来,直接进了河道。”
63岁的老人张祥是一名环保志愿者,9月25日开始,他每天都沿着清河岸边取走两瓶水样,在他家的厨房里,储存水样的瓶身上记录着取样的时间和取水口,透过瓶身往里看,有的泛黄,有的发黑。
张祥说,让自己连续两个月记录水样的原因,是清河的污染让自己很吃惊,“生活污水直排的情况很明显,卫生纸都从排水口冲出来,直接进了河道。”
清河为何变得如此混浊?
9日,北京市水务局相关人士称,清河中游每天至少有5万吨污水直排入河,而在夏季用水高峰期,每天直排的污水达25万吨。为什么污水没有流进污水处理厂?
该人士介绍,清河流域有3座污水处理厂,分别是上游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肖家河污水处理厂、清河中上游日处理能力40万吨的清河污水处理厂和清河中下游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北苑污水处理厂,而目前污水直排最严重的区域就在清河中游,目前该段水质为劣五类。
“清河污水处理厂2004年建成以后,污水来量很快就上来了,2007年、2008年夏天污水处理高峰时已经满负荷运行。”北京市水务局排水处副处长熊建新说,为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压力,清河污水处理厂上马了日处理5万吨污水的临时处理设施,使清河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45万吨。
但污水量的增加远远超过了污水处理厂能力的提升。2010年,高峰期污水来水量为每日60万-70万吨,低峰期也有每日50万吨,都超过了清河污水处理厂45万吨日处理能力。
处理不了这么多污水,污水管线水位就会抬高,一部分污水从雨水管线排出,造成污水直排,“这也是为了管网安全,没办法。”熊建新说。
排污之困
排污能力滞后人口增长
“北京的人口提前10年达到了1800万,可污水处理规划还在按原来的城市规划进行,这导致污水处理能力相对不足。”
为什么污水处理能力低于污水来水量?熊建新说,清河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是按照《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的规划人口数量确定的。根据该规划,清河污水处理厂按处理190万人的生活污水并适度超前确定了建设规模。
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奥运会后,在清河流域,特别是清河边上住宅增加很快,今年我们再次调查,该区域人口数达290万。远远超过规划中的预计。”熊建新说,造成清河水质不佳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加太快,配套却相对滞后,“北京的人口提前10年达到了1800万,可污水处理规划还在按原来的城市规划进行,这导致污水处理能力相对不足。”
对此,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现顾问总工王东认为,近年城市开发热情高涨,且资金来源不同,导致了规划滞后于人口增长速度的后果,“每批一块地,对市政基础设施的要求可能不大,但某地区批的地加在一起,影响就大了。”
但王东也表示,规划部门在做基础设施规划时,也会保留一些未知的因素,不会可丁可卯地规划,只是在空间布局上出了问题,“所有发展最后都要落实到地面,拿清河来说,上世纪80年代清河组团就20万人,但现在人口翻了好几倍。”他说,规划部门应把经济、社会和环境这三方面效益统筹考虑,每过两三年,就该回头看看规划与落实的情况,看看规划部门是否综合协调了这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