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建之殇
设施升级能力仍然不够
熊建新说,即使污水日处理能力达60万吨,但根据2010年数据计算,夏天用水高峰期,每天还要有10万吨污水直排清河。
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随着污水量的猛增,水务局2007年开始扩建清河污水处理厂,委托规划部门测算流域内人口、将来发展情况,确定了三期建设15万吨污水处理能力的规模。预计今年年底主体工程完工,明年五六月份正式投入运行。
此外,现有的清河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也在升级,增加处理环节,使水质达到地表水4类水体标准,水务局还计划从明年河水解冻后,向河中撒生物除臭剂,缓解臭味。
下游的污水处理能力也引起水务局的重视。
熊建新说,下游的天通苑、北苑很多房子还没入住,入住后污水来量立刻就会上来,而北苑污水厂目前已经满负荷运行,“所以正在抓紧建清河第二再生水厂。”
目前,水务局正委托规划委对清河第二再生水厂选址,此项工作将于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完成,预计2015年建成投产,处理能力还在研讨中,预计为日处理15万-30万吨污水。
即便如此,清河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仍然不够。
“从2007年调研到现在,人口还在增加。”熊建新说,即使明年三期投入使用,污水日处理能力达60万吨,但根据2010年数据计算,夏天用水高峰期,每天还要有10万吨污水直排清河。
规划之路
避免投资滞后于发展
除了尽快上马新的污水处理设施及一些除臭等应急措施外,规划部门也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强化前期规划。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研究员冯永锋说,面对目前北京污水处理能力跟不上人口发展速度的困境,除了尽快上马新的污水处理设施及一些除臭等应急措施外,规划部门也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强化前期规划,避免再出现投资滞后于发展的尴尬。
此外,公众也应该采取更加节水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污水产出量,比如更换节水马桶、节水龙头等等。
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是否应采取更加超前的规划方式?
王东说,基础设施规划是适度超前、留有余量的。但同时也应注意到,规划还涉及基础设施投资的问题,“一些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把排水道做得很大,用了几百年,值得我们学习。”
清河中游约两公里的距离内,北岸有3个排水口,南岸有9个。截至记者发稿时,部分排水口仍在排放着污水。
住在清河边上的居民简格民很怀念奥运前后的那段时光,每晚吃完饭,可以去河边散步。而如今,清河北岸一些住宅小区,面朝河道的一侧几乎没有窗户是开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