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为自来水行业民营化改革提供了又一理论支持。该理论最显著的特征是将市场机制引入政治领域。该理论认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管理不存在实质性的差异,主张将市场机制引入政府内部,并将在私人部门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引入政府部门,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绩效和水平。该理论主张应打破由公共部门垄断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局面,让更多的民营部门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从而提高公共产品的质量和效率。正如萨瓦斯所说:“它是一系列创造性改革的通用标签,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将市场机制引入政治领域。民营化显然属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流,体现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所有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营化就是新公共管理理论。”
2.3 政府规制、政府再造等政府改革基本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提供了直接理论依据。
现代政府改革理论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政府规制理论和政府再造理论。其中,现代政府规制理论主张政府应该不断放松规制,在自来水行业将大量的经营性职能以承包合同、特许经营等方式外包给私人企业,在其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不断引入市场机制,管理方式也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而政府再造理论则主张在政府管理中引入市场导向的价值观,以为公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目标。其典型代表,一是奥斯本·盖布勒提出的企业化政府模式,核心是把市场机制引入政府管理,可以说是用市场机制重塑政府形象的典范;二是彼得斯提出的未来政府的几种战略构想和模式,即市场化政府、参与式政府、弹性化政府,这几种未来的政府模式的核心要素都是降低政府,尤其是职业公务员在社会中的作用;三是第三部门理论主张由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民间组织承担公益性的社会服务职能,建立位于政府和私人之间的非政府组织;四是公私伙伴关系理论,主张将政府与私人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转变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可见,这些政府改革的基本理论的实质与民营化的实质是一致的,即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
3 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现实要求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把自来水行业视为公益性事业,与长期以来的低工资政策相适应,自来水行业一直采取的是“多亏多补、少亏少补、不亏不补”的低价格、高财政补贴的机制,价格基本上不受供求关系和成本变动的影响。随之而来的绩效不佳现象也日渐显现,如生产效率低下、产品和服务质量低下、资本投入不足、管理方法落后等,一度使我国自来水行业的发展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自来水行业民营化改革势在必行。这主要是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一是现行自来水行业存在的主要弊端;二是民营化改革在吸纳投资、提高资本运营效率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强大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