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门对青岛市两条主要的入海河流——李村河及海泊河以及相邻海域中有机氯化合物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检出四种农药DDT及其代谢产物的异构体和七种多氯联苯(PCBs),尽管它们的浓度均低于我国地面水和海水的最高允许浓度,但由于这些地方是海产品的养殖基地,考虑生物的累积作用,其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有关部门对位于黄河入海口的新兴石油城市——东营市进行了关于多氯联苯的环境污染调查,在1997—1998两年间对东营市的各类水域、底泥、鱼类、贝类进行了P多氯联苯(PCBs)含量的监测,发现水体中多氯联苯的浓度均小于O.05μg/kg,但在小清河和广利河的底泥中的浓度为3μg/kg,在广利港鱼中达14μg/kg,在广利港河蟹中高达130μg/kg。
有关部门对福建省第二大河流的九龙江河口15个站位的表层水和13个站位的间隙水中的12种多氯联苯进行了分析,检出表层水中的多氯联苯为O.36—150ng/L,间隙水中的多氯联苯浓度为209—3869ng/L,与国内及世界其他湖泊海洋相比,九龙江口多氯联苯的污染显得严重,对之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发现其足以引起对生态系统的危害。许士奋等发现长江水体和沉积物中多氯有机物的浓度相对于欧洲主要河流要低(总含量为14.61—15.83ptg/kg),但悬浮物中的总含量较高,为56.45—62.35ptg/kg。
有关部门对中国七条主要的大江大河(大辽河、海河、滦河、黄河、长江、黄浦江、钱塘江)及三条对照河流(珠江、冥江、九龙江)的表层底泥样品中有机氯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南部河流中农药DDT的含量相对较高;而黄浦江、钱塘江和长江中均检出有多氯联苯,但含量都低于世界上其他河流的报道值。
有关部门较全面地研究了我国东部自北向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水平各异的11条主要河流市区段(珠江广州段、北江韶关段、闽江福州段、钱塘江杭州段、长江武汉段和南京段、汉水武汉段和南京段、汉水汉阳段、淮河蚌埠段、黄河郑州段、松花江哈尔滨段、嫩江齐齐哈乐段和黑龙江漠河段)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含量。对14个同系物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90年代初我国河流沉积物中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一般在10.5—25.5ng/g之间,大大高于西藏地区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0.625—3.50lng/g),大体相当于70年代初瑞典天然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15ng/g)。
有关部门对珠江三角洲河口及邻近海区沉积物中含氯有机污染物和多氯联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澳门内港和广州河段的样品已经受到严重的有机氯污染。李洪等于1996年对大连湾、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的DDT和PCBs等污染物的存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连湾沿岸入海排污口附近污染物含量较高,其来源主要是沿岸的工农业污水;锦州湾五里河口附近DDT含量较高,主要是锦州地区农业和卫生事业用药流入河流所致;其含量均落在世界海洋近岸表层沉积物含量范围内,属中度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