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探究
核心提示:疯狂的城市化,粗放式发展注定了水危机悲剧的上演。面对一次次饮用水危机,人们在反复的“追问”,寻找着答案。放心水,我们还要盼多久?
饮用水危机下的幕后“推手”
守着湘江也缺水喝。
2007年6月12日,位于浏阳河与湘江交汇处的湖南农业大学水厂取水口水质出现异常,一些学生和居民反映饮用水出现令人恶心的怪味,这次事件共导致约五万人中断正常供水三天。
湖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随后进行的取样分析表明,该水段水质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溶解氧、总磷、挥发酚。湖南省水利厅水政处处长曹希告诉记者,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湘江洪水顶托浏阳河,浏阳河下游段流速减慢,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加上浏阳河下游污染严重,下游河水向取水口倒灌,致使水质出现异常。
类似事件的出现并非偶然。湖南省水利厅最近发布的《2006年湖南省水资源公报》表明,在湘江干流672公里评价河长中,全年仅有约20%的河长水质达标。长株潭城市群更是污染事故高发区。
据湖南省水电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李建坤介绍,湘江株洲至长沙段总长不过100公里左右,却集中了一个特大城市和两个大城市。株洲、湘潭历来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冶炼和化工基地,其中株洲清水塘地区和湘潭竹埠港地区更是名列湖南省污染大户榜首。由于沿岸污染企业密布,长株潭地区城市饮用水安全多年来一直是悬在三市市民头上的一柄利剑。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却是当地城市化的高歌猛进。按照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规划,到2020年,长株潭区域城镇化水平达到60%至62%,4500平方公里的核心地区人口规模为700万至750万人,人均GDP达到8万元以上,城市总用水量将达到769万吨/日,其中自来水系统436万吨/日,人均日综合用水量750升/人。专家指出近年来因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日益增加,湘江水质呈恶化趋势,长株潭城市群饮用水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长株潭饮用水资源紧张的现象只是一个缩影。事实上,当前南北各地“渴”声一片的背后,“疯狂”的城市化,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正成为“饮用水危机”的幕后推手。
今年5月底的无锡水危机事件爆发。“化工之乡”宜兴周铁镇成了众矢之的。
宜兴周铁镇坐落于太湖西岸北端,位于太湖水污染防治一级保护区内。镇上现有100多家化工企业,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每当这个镇出现在媒体上,几乎总是与“化工污染”有关。宜兴市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孙列锋回忆说:“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全国开始大发展,周铁镇上到处都是小化工的厂牌,大约在1995年前后,数量达到顶峰。”遍地开花的化工厂,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此以往,太湖终于发病了,无锡人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原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很多地区粗放的增长方式使一些高耗水行业无情地吞噬着日见“瘦弱”的水资源。
资料显示,中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平均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全国废污水排放量在1997~2004期间增长18%。废污水来源是工业废水、第三产业污水及生活污水。由于治污速度赶不上污染步伐,目前全国70%以上的河流湖泊遭受不同程度污染,水质性缺水问题凸现。2005年国家安排广西通过西江向珠江口西岸地区放水压咸潮,以减小淡水资源缺乏对珠三角国民经济发展的损害,就是水资源不短缺地区存在水质性缺水的典型写照。2005年审判的川化集团排放化工污水对四川沱江的严重污染案件,则是工业化对水资源环境造成重大威胁的典型案例。
汪恕诚介绍说,目前北方大多数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我国淮河、西北部分内陆河流、辽河和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均超过或接近60%,海河流域已经超过100%,远远超过流域允许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极限。
“资源有限,但我们必须要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地方各级政府就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安徽省环保局高级工程师韦光耀说,在中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当务之急地方政府应先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产业升级换代,淘汰高耗能,污染大的落后技术设备。另一方面毕竟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象发达国家一样都采用最尖端的技术,这就需要做好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工作,而这恰恰被一些人忽视。在我国大江大湖周边布满化工厂,这就是典型的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
“城市的规划、人口的增长必须考虑环境的支撑能力,不能无限度地索取。”在安徽省水利厅水政水资源处朱雪冰处长眼中,滇池就是地方政府无序规划和疯狂膨胀吞噬的典型。
20年间,滇池流域人口增加了11倍、昆明城市扩大了16倍。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滇池病得越来越重。1980年流域人口156.8万人,滇池水质Ⅲ类水;1990年流域人口185.7万人,滇池水为Ⅳ类水;至2000年217.7万人时,为劣Ⅴ类水。
安徽省水利厅水政水资源处朱雪冰处长提醒相关部门在招商引资、城市扩容的同时,首先应考虑当地的环境容量,把好环保关,不能只图一时的经济利益,盲目追求GDP增速,而造成企业与人争水的局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否则,城市饮用水危机将永远成为一道无法缝合的伤口。
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