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要准确把握好《纲要》对建立农业节水体系明确的主要内容。农业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工程、技术、行政、管理、法律等多种措施的结合体,从农业生产布局、种植结构、水资源配置到工程、农机、农艺、管理等措施的有机结合,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多个环节。《纲要》强调要突出抓好优化配置农业用水,调整农业生产和用水结构,完善农业节水工程措施,推广农机、农艺和生物技术节水措施,健全农业节水管理措施等五个方面的工作,到202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农业生产布局与水土资源条件相匹配、农业用水规模与用水效率相协调、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农业节水体系。这些都是事关农业节水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核心举措,也是是对长期以来农业节水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应该充分体现在节水灌溉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等环节中。
三是要准确把握好《纲要》对发展农业节水实行的分区指导原则。《纲要》在统筹考虑种植结构、规模、气候特点、水资源条件、农业生产方式、经济条件以及地方积极性等因素,将农业节水的发展区域在空间上划分为东北、西北、黄淮海和南方四个地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明确了四个地区的发展重点、目标任务,以及适宜的技术路线、种植模式和节水措施。东北地区西部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东部要加大现有灌区节水改造和新灌区建设力度。西北地区要严格按照水资源配置总量,控制灌溉发展规模,在适宜地区大力推广滴灌、喷灌技术;内陆河区优先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维护生态安全。黄淮海地区的井灌区重点发展管道输水灌溉,积极发展喷灌、微灌和水肥一体化,推广用水计量和智能控制技术;渠灌区、井渠结合灌区重点发展渠道防渗,因地制宜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在地下水超采区严格控制新增灌溉面积。南方地区以渠道防渗为主,适当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大力发展水稻控制灌溉;丘陵山区兴建“五小水利”工程,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农田水利现代化。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搞好顶层设计,完善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突出重点任务,推动农业节水科学发展。
四是要准确把握好《纲要》对发展农业节水推进的重点工程。《纲要》对推进农业节水重点工程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规模化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农业节水技术创新、山丘区“五小水利”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工作。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要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同步改造,优先安排粮食主产区、严重缺水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规模化推广工程,就是以东北、西北、黄淮海地区为重点,集工程、农艺、农机和管理等措施于一体,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规模化推广工程。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工程,核心是建设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县,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推广改土、覆盖、倒茬、平整土地和秸秆还田、土壤墒情监测等技术。农业节水技术创新工程,要开展节水灌溉技术标准、灌溉制度、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和综合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等方面的联合攻关,集成和再创新形成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节水模式,并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要以西南地区为重点,在具有一定降水条件的地区大力推进“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这些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工程,也是老百姓热切期盼的民生工程,有些是实施多年近年来有较大突破的工程,有的是近年来加大力度着力推进的工程。实施好这五大工程,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总结近年来工作实践中的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创新体制机制,扎实做好推进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