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强化技术支撑。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强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和技术集成的联合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加强灌溉试验站网建设和节水灌溉制度试验,完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标准体系,加强监测评价。建立项目实施专家对口援助机制,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加强与农机、农业技术服务机构等的合作,在节水灌溉技术模式、设备选型与运行维护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指导。充分发挥灌溉试验站、抗旱服务组织、节水灌溉公司等专业化服务队伍在节水灌溉、抗旱减灾、设备维修、技术推广等方面作用。鼓励有关骨干企业开展区域农业节水工程规划设计、设备供应、施工组织、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全过程服务。各级政府组织开展针对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基层人员管水、用水的能力。
六是严格市场监管。完善节水灌溉设备和产品标准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培育骨干企业,提高设备质量和产业化程度以及行业整体水平。严格市场监管,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发布产品认证和质量监督抽查信息,及时公布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实行不合格产品及企业退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实行设备产品生产成本定期核算、最低成本指导价发布制度,规范招标、投标程序,遏制恶意低价竞争。加强对节水灌溉设备生产和销售企业售后服务的监管,提高售后服务水平。
七是加强宣传培训。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节水灌溉和农业节水科普教育,广泛宣传发展节水灌溉的意义、效益和经验,提高全民节约用水和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形成社会广泛支持、关心、参与节水灌溉发展的良好氛围。依托节水灌溉增效示范等相关项目建设,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技术力量,开展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技术培训,提高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水平。 水利部2012-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