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爱国解读《国家农业节水纲要》
2012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部署,切实把节水灌溉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的具体体现,《纲要》从宏观层面和空间布局上对大力推进农业节水作出了全面部署和统筹安排,进一步明确了总体要求、体系构成、分区指导、重点工程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和组织实施意见,对于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如何准确把握《纲要》内容,以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就此,记者采访了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爱国。
记者:如何全面准确地把握《纲要》的主要内容?
王爱国:《纲要》共分6章28条,明确提出了农业节水的总体要求、体系构成、分区指导、重点工程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和组织实施意见。我们在贯彻落实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准确把握好《纲要》对发展农业节水提出的总体要求。《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农业节水发展的思路和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指导思想”、“五项基本原则”和“一个发展目标”。“一个指导思想”,突出了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彰显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兴水治水理念,围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水资源高效利用,要求严格水资源管理,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转变农业用水方式,完善农业节水机制,着力加强农业节水的综合措施,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工程管理体制,健全基层水利服务和农技推广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五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坚持因地制宜,分区实施;坚持突出重点,示范推广;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坚持建管并重,深化改革。“一个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亿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亿亩以上;全国农业用水量基本稳定,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全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面积达到5亿亩以上,高效用水技术覆盖率达到50%以上。这些思路和要求,是对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战略部署的细化实化,所提出的农业节水发展目标是综合考虑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节水的要求和资金供给可能等实事求是地提出的,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一定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并贯穿到农业节水工作的全过程,推动农业节水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